教育部:深入推進“雙減” 加大力度查處隱形變異培訓
深入推進“雙減”、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2月8日,教育部發布2022年工作要點。
教育部提出,深入推進“雙減”。著力鞏固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成果,在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指導各地開展常態巡查、堅決關停。加大對隱形變異培訓查處力度,開展專項治理。規范培訓收費行為,加強培訓預收費監管。推動校外教育培訓監管立法,加強執法力量,提升執法能力,抓好執法巡查。指導各地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區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抓緊明確主管部門,體現公益屬性,實現常態化監管,防止出現新的野蠻生長。指導各地落實高中階段學科類培訓嚴格參照義務教育階段執行的政策要求。
同時,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堅持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不低于4%”,保證財政教育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確保“兩個只增不減”。加強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保障,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新增教育投入更多用于薄弱環節,新增教育支出更多用于提高教師待遇。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出臺國家層面學前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推動地方提高并落實公辦園生均財政撥款標準或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普惠性民辦園生均補助標準,提高幼兒園教師工資收入水平。
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方面,教育部將強化高校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實現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比2021年下降0.5到1個百分點。推進中考美育改革試點。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全面加強涉農高校耕讀教育,推進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開展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指導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開展工作,持續開展大中小學生勞動素養發展狀況監測。加強和改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計劃,做好科學識別、實時預警、專業咨詢和妥善應對。
教育部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高質量教材體系。完成中等職業學校三科統編教材和數學等七科公共基礎課程教材編審,于2022年秋季學期投入使用。修訂已出版相關教育部馬工程重點教材,完成在編在審馬工程重點教材。實施《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育部重點教材建設推進方案》,啟動第一批新教材的編寫、遴選、修訂。推進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關于哲學社會科學及各學科重要論述摘編編寫。推進首批9種中國經濟學教材編寫,啟動中國新聞學、中國法學教材編寫,加快建設一批原創性高水平哲學社會科學教材。
同時,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水平和質量。落實《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指導普通話普及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實施“一地一策”。加強民族地區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進學前兒童普通話教育,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示范培訓計劃。加強高等學校語言文字工作。建設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
此外,教育部在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方面,實施“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健全就業創業促進機制,推動就業創業工作提質增效。完善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機制,建設打造一批全國性、區域性、行業性大學生就業市場。引導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靈活就業,促進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健全畢業生基層就業支持體系,推動優化各類政策性崗位招考時間安排。(記者 何蕊)